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

給晚輩一個自主的空間

給晚輩一個自主的空間兒子長大成人且結了婚,不但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的人格,且必須負起新家庭的責任。結了婚的兒子並不表示跟父母親的關係就此中斷,而是生活模式將面臨重組、改變,所以父母若要和兒媳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,就必須跟著做心理上的調適。兩個成長在不同環境的人,雖有愛情的力量使彼此結合,但仍需要相當時間和耐性做調適,才能達到新關係的契合。在這段調適的過程中,父母給予兒女絕對的自由和尊重,是協助他們對婚姻生活中,彼此依賴的平衡與方向的調整。任何第三勢力的介入,會使原本強勢的一方更強,弱勢更弱,破壞了制衡的局面,慢慢出現鴻溝;一旦距離拉大,要再縫合就相當困難了。很多做婆婆的到兒子家作客,心理上沒有調適好,仍當做是她自己的家,希望用她治家的方式來干涉,卻忽略了這個新的小家庭,不只是屬於兒子,同時也屬於媳婦兩人所共有。如果硬擺出婆婆的權威,任意指使媳婦來遷就自己時,恐怕只會應了「人必自侮,而後人侮之」的難堪。一旦面對婆媳交惡時,最為難的仍是夾在中間的,既是兒子又是丈夫的關係人,偏偏他又什麼忙也幫不上;雖然他是婆媳最大的希望,但卻往往也是婆媳問題中最沒指望的! 體諒化解意氣之爭「不自覺」是多數女性心理上障礙的因素,但缺少智慧的啟迪才是真正無法突破的瓶頸。如果為媳者,能存著感恩的心思想:「假使沒有婆婆含辛茹苦的培植,我怎麼能夠擁有這個丈夫呢?」而為婆者,能以更包容的心情想:「假如沒有媳婦的替代,我怎能卸下這份重擔?」那麼婆媳關係豈有不如母女般親密。媳婦用誠懇、溫順的態度來獲得婆婆的配合與支援。所謂「家中有一老,勝過懷個寶」,老年人的智慧和經驗,正是年輕人參考、避免重蹈覆轍的經典,就看你怎麼運用。如果媳婦以主觀的意識認為「家中多個老,生活多氣勞」的話,則自己將失去學習的空間,同時也剝奪了子女童年中最珍貴的人倫親情的回憶。同樣地,做婆婆的在心理上對於孫兒女的情感,要抱著隨遇而安的心境──「奶媽帶孩子,終究是別人家的」。在媳婦需要時鼎力支援,事過則要功成身退;到底母親才是真正最具影響子女的核心人物,別越俎代庖。讓媳婦擁有絕對被尊重的空間去扮演母親的角色,這樣她才能發揮自如。 女人的雙重角色「婆媳關係」是女性一生的牽繫,微妙且難解。今日為媳婦,明白成婆婆,既是女性必經的歷程,何不互相關懷,學習成長,化去心中那道藩籬。善體婆婆暮年心境,適度給予重視和關懷,讓她覺得受到尊重與肯定,則垂暮的生命將繼續散發生存的餘暉。有多少人進教會祈禱,盼望靈魂得救?但多少人能真正悟到「心」──真正樂意給別人信心和依賴的心,才是永生的殿堂。春去秋來……日沉月升……初生老死……是大自然不變的通則,正如同媳婦變成婆婆的循環一樣,只要想通了這個道理,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。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懷中,作他的養母。(得四16)婦人們對拿俄米說:「有這兒媳比有七個兒子還好。」(得四15)Happy Ending Story註:新孔雀東南飛係節錄自黃越綏《婆媳牽萬情》一書,培根文化,1992年4月1日出版。

沒有留言: